close
2011/11/29
「蝶戀花旅行社」招攬「賞蕎麥花一日遊」,似乎沒見過蕎麥花,很
有吸引力,興緻沖沖與友人前往尋芳蹤。
蕎麥最早係在日據時代,由日本人引進台灣來栽培,最初即種植在竹
山此地區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再由竹山推廣至彰化二林、竹塘等地
區,但光復後漸不再供作食用,而是主要作為冬季稻田收成後的「綠
肥作物」。
初見花田,車上議論紛紛~怎麼有這麼大片的雜草、雜草怎麼會是整
大片同種類的小白花 ?
蕎麥花~把蕎麥當綠肥太可惜了 。
蕎麥為短期作物,全株莖軟,故全部可供食用。
另炒芽菜、製生沙拉、全草烹煮皆宜,但已漸被人給淡忘了。
長成後可開花結穗,黑殼瘦果有數起稜線為其特徵。種籽混合少許米
粒,常用來「爆米花」,目前竹山鎮內仍可買到「蕎麥爆米花」,商
販稱作「蕎麥糖」,這算是一種具歷史意義的傳統食品。
蕎麥自發芽開始,即富含芸香苷〈Rutin〉以及檞皮素
〈Quercetin〉,含量並隨成長而增加,直到夏秋開花期達到最高
峰,此時採收最佳。兩者都是生物類黃酮〈Bioflavonoids〉,又稱
維生素P。
生物類黃酮是強力抗氧化劑‧‧生物類黃酮與維他命C合併使用,也
能維護結締組織的健康。‧‧它們會改善小血管的強韌度。
蕎麥花田旁的「小麥」。
全站熱搜